
陜西省商南縣小花岔鈾礦普查項目是我隊屬地化以來首次承擔中國核工業中核鈾礦地質勘查基金項目,主要任務是鉆探xxxx米,項目費用xxx萬元。
面對欣欣向榮的地質市場,該項目在我隊今年承攬的地質項目中并不是資金最大、利潤最高的,但是局、隊領導高瞻遠矚,從鈾礦地質勘查是局、隊地勘業務的特色及在地勘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出發,多次到北京與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領導商討項目設計和實施事宜,項目部在設計中精心選區、精心設計,2010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設計審查會議上該項目設計獲得專家好評。
自7月出隊以來,項目部一班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核地質精神,克服了工作區山大溝深,交通極為不便,設備運輸全靠人拉肩抗,巖石硬度大,鉆探生產效率低的不利條件積極籌備生產。7月23日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沖毀了進入項目部駐地的鄉級公路及通往工作區的工作便道后,在院、隊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項目部及時修復了部分進入項目駐地的鄉級公路及通往工作區的便道,保證了鉆探設備及生產、生活物件按設計施工計劃如期進入施工現場。4位技術員組成的項目部承擔了項目實施中的生產、技術、質量、安全管理及外圍關系協調任務,“人少、任務繁重、工期緊”,為了保證生產進度,項目部精心組織,采用“一人多崗、一崗多責、技術及管理相互交叉、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及時調整”的工作模式,穩打快干,今天的工作絕不拖到明天,冒雨編錄、測井、終孔、放孔是常事,到最遠的黃山溝施工區走8公里的山路編錄回來晚上整理資料是定規。至11月初,共終孔xx個,其中工業孔x個,礦化孔x個,在麻溝地段圈定礦體x個,主礦體礦體控制長度xxx米,最大控制延深xxx米,資源量xxxxx噸,小花岔鈾礦床已初現雛形,鈾礦普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是我局、我隊屬地化以來“投入最少、成果最好、勘探效益最高”鈾礦勘查成果。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11月8日,中核地質局張金帶總工程師兼副局長在我局郭三民副局長、譚憲林處長、大隊王仲鐸隊長、高明總工程師的陪同下,到商南縣小花岔鈾礦普查項目施工區實地檢查、指導工作。
11月8日一早,張金帶總工程師一行從西安出發,沿途實地查看了7·23特大洪水對清油河鎮至小花岔地區鄉級公路的毀壞情況,至小花岔鈾礦普查項目駐地已是中午12:30,張總一行不顧旅途勞苦,先由王仲鐸隊長介紹了屬地化以來我隊在丹鳳地區的鈾礦勘查情況及取得的成果,然后項目經理馮張生簡要介紹了丹鳳地區鈾礦地質概況、商南縣小花岔地區鈾礦普查項目的實施情況及取得成果,最后張總及局隊領導查閱了項目部各類原始資料、查看了各類圖件,與項目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忙完就餐時已是中午1:30,在項目部簡單吃完午飯,張總一行步行4公里實地查看了麻溝地段施工現場,沿途仔細聽取了項目實施中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向技術員詢問了工作、生活情況,在查看時,張總親自用水清洗了孔巖礦心,仔細觀察了礦巖心的礦物、結構、構造、蝕變、礦化特征,并對礦心進行了拍照。
返回項目駐地后,張總主持會議對項目部進行了工作指導,對小花岔鈾礦普查項目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對明年及今后丹鳳地區鈾礦普查工作提出了建議,并表示中核地質局將繼續支持我局、隊在丹鳳地區的鈾礦勘查工作。